本站搜索 

  论坛 博客 投诉 收藏 设为首页 信息发布中心 历史数据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知识中心 > 健康知识

药品遭遇“降价死”?专家:药价越低越卖不出去

时间:2011-03-12 08:55:59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网络


  继去年12月国家发改委降低了部分外资药品的最高零售价之后,7日发改委再挥大刀,决定从3月28日起降低部分抗生素和循环系统类药品最高零售价格,共涉及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规格,平均降幅为21%,预计每年可减轻群众负担近100亿元。据《广州日报》报道,有市民表示药价已降了27次看病却依然贵,业内人士也指出,有些廉价药一降价就消失,医院还是开贵的药。此次药品降价能否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引人关注……

  分析

  “药价越低越卖不出去”

  药品下降指令的权威性不容置疑,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些厂商难免会变换手法,想方设法将他们让出的利,从其他途径谋回来,从多年来药品下降后的情形看:一些药品成分不变,套上个精美包装,冠上不同的药名,价格不降反升;而有的更高一筹在数量上做文章,偷工减料减少添加剂,减少颗数,变相涨价;有的对一些不赚钱的药干脆停止生产。降价药改头换面涨,或者“降价死”,便宜的药不见了,药价不降反升,更加重了公众的负担。

  药品下调其实对药企也并非不利,价格低竞争力就强,薄利多销也有利可图,可是一些商家为何总是不情愿,玩捉迷藏呢?其中原因在药品之外,药品从生产到销售要经过层层关卡,药品价格降,相应的销售成本也要低,一些为药品“服务”的下游部门和人得利就要少,因而销者没兴趣,导致产者也没法畅销。正如安徽医科大学陈飞虎教授所说:“药品价格越低,越是卖不出去,这是因为老百姓对于药品的消费一直处于被动状态,由于有回扣、利润诱惑,医生自然开那些利润高的药品,价格低、利润小的药品也就很少能为百姓使用。”

  药品下降是好事,但更重要的是实效,在于真降,凡是下降的药品都能“对号入座”货真价实,这就得动“真”。对于变相提价或者“降价死”者应严格查处,对于监管不力者予以追究责任,既要管住药品,又要管住药品之外的无形之手,刹住销售环节的不良风气,由此调价才能实实在在,让老百姓真正得实惠。

  罗瑞明

  呼吁

  实惠别只留在纸上

  实际上,降药价并非第一次了,前几年也进行过,网友的担忧早在几年前就得到印证。《中国经营报》2005年5月23日报道称“发改委打击药价虚高是不遗余力的。但数次降价后,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一旦抗生素价格大幅下降,医院或医生就放弃低价的抗生素药品,转而使用高价的抗生素。这样的结果与发改委的初衷背道而驰。”

  发改委预计“为民节省100亿”,显然是假设这些降价的药继续在市场销售,而且销量变化不大。然而,这些降价的药品会不会继续活跃于市场,并不取决于患者,也不取决于发改委,而是取决于药商与医生。如果医生不给病人开这162个品种的药,那么,这个“实惠”其实是纸上的,患者享受不到。

  发改委解释了这次降价的原则——“对日费用高的药品加大了降价力度、对日费用低的药品少降价或不降价”,在笔者看来,有必要对“日费用高的药品”做一番调查,查查这些药品为何日费用高?如果这些药品日费用高只是因为它们有高额回扣,那么发改委降价之后,药商很可能会选择另一种药进行替代。

  因此,更关键的问题在于,发改委是否可以先调查清楚这些“日费用高的药品”的成本?如果能弄清成本问题,就能甄别哪些药品可能存在回扣,继而顺藤摸瓜查出问题药品。对于这些给予回扣的药品,最好的办法不是降价,而是禁止进入药品市场,对于存在的医药腐败问题,则应该交由司法部门处理。别以为发改委派人去调查成本问题是异想天开,实际上,早在2004年,发改委就做过这样的工作——“发改委价格司先后派员到一些抗生素生产大厂调查、摸清抗生素目前的生产成本。”好的做法要坚持,笔者希望发改委能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的做法。

  但纯

  建议

  保住1才是硬道理

  一些医学专家常将一个人健康时比作是1,其他的像房子、车子、地位、名利这些东西比作为0。如果1在的时候,后面的0越多越好。反之一旦1没有了,后面的0都没有意义,以此说明健康非常重要。这次药品降价发改委称预计每年可减轻群众负担近100亿元,但这应该是确保1在,即这些降价的药品正常供应,否则这个100亿后面的若干个0就等于名存实亡,减轻群众负担就无从谈起。如此看来,要保证今年药品降价不死,还需从破解其“对策”和保证这个1入手。

  首先,应该要求所有零售企业保证基本药物的足够供应,并设立举报电话和受理机构,凡是被消费者投诉买不到降价药的单位,要责令其限期足量上柜,保证正常供应。对于屡“玩失踪”,或短斤少两、品种不全的,要限期停业整顿,严重者关门歇业。

  其次,对医疗机构,同样应要求其药房有足够的基本药物供应。为防止医生不开降价药,或者医院变换花样欺骗患者,可根据各自用药总量,分别设定相对合理的基本药物用药下限,逐月或按季、至少每半年重点检查一次。对未达到开出基本药物使用下限的,同样要责令其限期改正。对于长期拒不执行的,可以考虑对当事医院或医生采取进一步的处理措施。

  只有这样,降价令才不至于沦为一张废纸,减轻群众负担的预言才不会是妄言。但是,这也只是权宜之计。最根本的还在于,要进一步改革医疗体制,尤其是大医药的分家,加快医院公益性回归。而且,既然基本药物屡次调整的目的是造福于民,为了保证其实施到位,也不应排除采取一定的强制手段。否则,每次降价都高喊让利于民,到头来却总是一场空,除了让老百姓“空悲切”外,还降低了政府部门自身的公信力。

  周稀银

  延伸

  不仅是降药价的问题

  从目前我国部分公众面临的现实上的“看病贵”问题,的确与药价虚高密不可分。然而,可以肯定的是,仅仅国家有关方面的严厉举措和相关规定,还是远远不够的。早已成积弊的“降价死”现象,恐怕并不会从根本上避免,一些追求利益为本的药品生产厂家,在利益趋薄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将药品“改头换面”获得更高的利益。这就需要国家有关方面在出台上述政策之后,应切实加强监管,除强化对药厂生产环节的监督之外,也不妨通过国家补贴的方式调动生产厂家积极性。

  另一个与百姓医疗负担重息息相关的就是,部分医院早已通行不悖的“大处方”、“过度检查”现象。一些医院治疗一个小小的感冒,竟然需要患者花费数百元、数千元;去年5月份,湖北荆门一个两岁的儿童因为感冒到医院检查。医院为小孩做了43项检查,检查费花去1000多元。检查项目包括“梅毒”检查。一个小小的感冒检查就“糟”掉家属数千元。这样的现状之下,有多大的财政投入才能弥补巨额的“医疗黑洞”呢?

  所以,在降药价同时,必须同时抓好诸多与患者医疗负担相关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对医院的“大处方”、“过度检查”现象,以及隐藏在幕后的吃回扣、拿红包问题。上述惠民举措能否落到实处、保证效果,某种意义上已经不仅仅是药价能不能降下来的问题,而关系到我国整体医疗改革的进程,关系到医疗行业在患者眼中的整体形象。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单打一”一定不行,必须打好“组合拳”。

  毕晓哲

  -提醒

  新药审批标准模糊也是罪魁

  新药品审批模糊标准的格局依旧未改变,也造成降价药变成了“降价死”。原药监局局长郑筱萸在位时,我国药监部门每年受理万余种新药报批。现在,据统计,一年来,共受理新药注册申请553个,仿制药注册申请825个,生物制品注册申请225个。虽然我国的新药报批数量下降幅度惊人,但与我国监督审批体制相仿的美国相比(每年药监局受理新药报批仅有100多种),数量依然庞大。

  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通常需要6到8年的时间才能完成新药的审批全过程,而我国则只需1年左右。这种审批高效率的背后,不仅反映了我们审批标准仍不严格,而且更造成有些药品降价后,换个名称,又重新变成新高价药了。(吴睿鸫)


上一条:政协委员建议女性休经期假 部分网友忧暴露隐私
下一条:下面没有链接了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知识检索:    

热门搜索

    建材 十环网 地板 石材 瓷砖
    卫浴 木门 油漆 装修 大理石
    木地板 十环 壁纸 水泥 橱柜
    涂料 厨房 卧室 吊顶 石膏板
    板式家具 铝合金 玻璃 陶瓷 钢材
    板材 松木 化学建材 书房 客厅
    灯具 洁具 背景墙 金属家具 地板砖
    餐厅 儿童 墙纸 板式 实木家具
    保温材料 地板采暖 细木工板 家具饰品 混凝土
    门窗 纱窗 儿童房 净水器 家装
    防盗网 业主 陕西 监理 
    污染 石灰 别墅户型 玻璃胶 别墅

栏目热门
·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的区别
·门口正对楼梯如何化解?
·滚筒式、波轮式和搅拌式洗衣机比较
·海尔高奏“国际歌” 小冰箱占据美国市场
·液晶电视与液晶显示器有很大区别
·生活窍门——给冰箱除冰,提高制冷率
·家电以旧换新,听上去挺美!!
·一体式课桌椅设计
·富有创意的自由组合书橱
·无绳电话辐射知多少?
图片新闻
印象石(caststone)施工指导
印象石(caststone)施
特石、印象石caststone的小知识
特石、印象石castst
“干性”和“湿性”印象石 (caststone) 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干性”和“湿性”
特石、印象石 (Caststone) 标准规范
特石、印象石 (Cas
绿色标志
中国环境标志:十环标志,由国家环保部环境认证中心认证,由十环标志网提供认证与咨询方面问题解答.
第三批2008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发布

      
中国环境标志          十环产品标志

十环产品标志: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研究中心和国家建筑材料展贸中心发起,由企业自律,十环产品评定办公室和消费者监督,企业从设计到生产以及销售都要履行绿色环保公约,建材和装饰材料可以申请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