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辨认四种“经典”陷阱
目前家居装饰材料纠纷案件中,涉及到木地板、橱柜、防盗门和灯具的案件较多,尤以木地板和橱柜的题目最严重。而广告欺诈、以次充好、模糊合同、有条件的优惠,是厂商惯用的伎俩。
■广告欺诈
在家具广告中,经常看到一些厂商不顾事实地渲染、鼓吹。这些广告没有对木材的各种成分和检测数据明确说明,却吹嘘使用了如何名贵的木材,产品达到了某某国际标准,承诺会有完美的售后服务等。让没有经验的消费者盲从了广告而购买。
■以次充好
消费者除了看广告,也要看了样品实物才会掏腰包。商家此时又会上演钻标准空子甚至以次充好的把戏。
最典型的就是木地板色差题目。消费者在商店看到的往往是光彩均匀、色差很小的样品。但商家在送货时给你的可能就是色差很大的产品。根据国家规定,色差不属于质量题目,地板厂商不用负责调换。因此碰到这种情况也就只有自认倒霉了。
■模糊合同
合同纠纷大部分集中在产品材质和售后服务上。比如,橱柜的合同说明上写的材质是实木,而事实上橱柜分贴面和主材两部分,每种使用的实木品种可能都不同——可能是缅甸柚木,也可能是红檀香或者是龙凤檀。这三种的价格差距比较大,消费者由于没有搞清楚材质品种和比例而花冤枉钱。
■有偿“优惠”
厂商当然喜欢给予优惠价却不开发票或者降低售后服务质量。表面上消费者捞到了好处,但是当产品出现题目时,没有发票你的权益就根本没办法保障。到时候维修花的钱可比优惠得到的甜头多多了。
【扫雷】端正心态规避陷阱
固然陷阱重重,但专家以为,除了不规范商家的骗术高超外,消费者自身的心态也是受骗上当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小便宜前稳住心态,并有一定的鉴别能力,才能更有效地规避消费陷阱。
■别省小钱
消费者首先必须要有品牌意识,不能贪小便宜。所谓的品牌不仅仅是广告打得响,而是产品质量过硬、售后服务完善的品牌。这些品牌的产品相比一般的价格要高一些。但高出的价格正是厂商多年树立的良好信誉和口碑的体现,也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买这些品牌保险系数要高很多。
来源: 作者:
标签:消费者 厂商 广告 色差 陷阱
上一篇建材知识:3月17日家装地面选材 自发热地板成为宠儿
下一篇建材知识:3月17日涂装课堂:验收UV全自动涂装线的留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