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的眼镜、打火机、锁具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目前都面临利润微薄的艰难局面。依靠低工资、低生产要素价格赚钱的日子已经成为历史。这样的形势也倒逼温州的部分中小企业深入挖掘自身的潜力。据笔者了解温州很多企业主除了经营现有的企业外,有近60%的企业都涉及房产和金融投资。除了楼市,笔者发现“转型升级”也是近年温州商人的热门词。不少做家居、阀门、农业方面的企业主,都在转型升级上投入得比较多。比如,做家居馆,进入到商业地产市场,搞大卖场,做生态农业等等。
更多精彩资讯
温州资本新动向 弃“宅”从“商”
但“新国八条”、“限购令”、加息等系列调控组合拳在2011年初突入袭来,住宅市场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度调控。但房地产市场依然是他们投资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向,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的老板,因为转型升级很困难,就利用原来的载体(公司)借钱,然后买房子投资楼市。去年房产新政出得很多,但他们投资房地产市场的热情未减,投房产的比例并没有降低。限购令出来后,有些人又想了折中的办法,集资开发楼盘,炒房客变身为开发商。人民币升值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投资房产仍然是一个有效的投资渠道。不过,和外地商业地产受温州民资热捧的情况相比,温州本地的商业地产到现在还没有出现大量资金流入的情况,对此不少业内人士也是认为,这和温州本地可供选择的商业地产不多是直接相关联的,温州的商铺、写字楼等本身数量就不多。温州朗兆房地产专业机构董事长叶维坚先生表示,商业地产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上规模的商业中心已经成为一个主流,他表示,现在温州房地产调控政策也是陆续的实施,不少炒客还在观望投资本地住宅这条路能否行得通,他认为,一旦住宅这条路被堵上了,商铺、写字楼引来越来越多温州民资的关注。
温州资本应转实
温州民资的根本出路在转型,当然炒或许能给投资者带来瞬间暴富的机会但是其中的风险还是不能忽视的,08年到现在,温州的民间投资是屡屡受挫,这其实都是向投资者释放一个信号,分散的投资风险太大,现在是时候转变方式走资本联合的道路了。前段时间温州市股权营运中心和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温商对外投资联盟这几个面向民资的运营平台筹建,既可以让民资回归到实体又能帮助一些中小企业得到提升,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温州市经济建设规划院院长王刚认为,温州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这么一个关键期,一旦民资在一个好的平台上得到有效的聚集和合理引导就会更加规范理性顺畅,这样就能进入一个实体经济,从而也是加速温州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了。据悉温州产业、资金出现“过度金融化”,目前只有30%的温州民间资金回归实体经济,而65%则流向了股市和楼市。
“现在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不赚钱,但也不缺钱,更多只是一个融资平台。”一位不愿具名的企业负责人说。一小部分温州民资呈现游资或热钱化倾向,它们是隐秘操作,快速流动,追求短期或超短期暴利的投机资金。长期这样发展下去会使温州产业空心化,不利于温州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