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国建陶产业的前景与发展趋势如何?以2005年~2010年产值作为依据,再加上受惠“陶瓷下乡”政策,预计我国陶瓷产业2011年将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总产值将达到2241亿元,同比增长35%左右。但各种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笔者罗列出可能影响2011年我国建陶产业 发展的八大关键词。
![陶瓷产业,关键词,2011 陶瓷产业,关键词,2011](http://imgs.soufun.com/news/2011_03/10/home/1299721127564_000.jpg)
关键词一:成本上升
2010年上半年,陶瓷原材料市场价格一路走高。在6月份,氧化镨从16万元/吨涨至21万元/吨,氧化锌也涨了600元/吨,进口 锆涨了100美元/吨,国产氧化锆涨了1000元/吨。铜、钴、镍等有色金属受国际市场价格的拉动及海运价格升高的影响,国内色料价格涨幅也在 15%~30%。此外,作为色釉料的重要原料熔块价格也有所上升,上涨幅度高达20%。从2010年到现在,化工原材料价格上涨超过了100%,煤炭价格 也由最低的700多元/吨上涨到近千元。此外,人工成本、物流成本、水电价格也有所提高。企业生产成本持续增加,相当一部分生产中、低档产品的企业效益下 滑甚至亏损。春节前夕,山东、福建、广东部分小企业已处于停产或倒闭状态。建筑陶瓷和卫浴配件企业生产成本的提高最为明显,销售成本的增长幅度超过产品销 售收入的增长幅度。2011年,成本上升的势头将有增无减,这将成为影响2011年建陶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二:供大于求
近年来,随着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不断升级,陶瓷产区也是遍地开花。据统计,目前除西藏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几乎都建起了陶瓷生产 线。除佛山、淄博、夹江、晋江等传统陶瓷产区外,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辽宁等地新兴产区也不断涌现。如江西高安,截至2010年10月份,陶瓷企业达到91家,投资总额179.263亿元,其中陶瓷生产企业55家,拟建建筑卫生陶瓷生产线302条。现阶段已有69家企业开工建设,其中50家企业已 投产。2010年,当地建陶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共100多亿元,总产量近3.5亿平方米,完成税收超亿元。
企业的不断扩张、生产线的不断扩充、生产总量的不断扩大,造成产能严重过剩,供需失去平衡。2010年全国新增生产线粗略统计达400条,产量增加 20亿平方米,在原有产能扩张过快过大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剧了供求关系的失衡。如新中源企业先后在广东三水、顺德、南海、河源、清远及四川夹江等原料或燃料 优势区域投下巨资,建立了大批先进的现代化陶瓷墙地砖生产线。重庆的四维瓷业建造了9条现代化隧道窑和3条梭式窑,形成了年产450万件高中档卫生陶瓷、 400万平方米釉面砖、3万只浴缸、90万套五金配件的配套生产能力。生产能力的急剧增加,产品市场供大于求,而全行业销售收入的增长低于产量的增长,全体行业供大于求和结构性矛盾仍然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市场供求矛盾将进一步加剧,产能的过度膨胀将进一步加剧市场的竞争,将逐步演变成为影响2011 年建陶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