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环网知识数据库信息:
专家观点信息编号:184451
专家观点信息阅读方式:免费
以下专家观点信息由发布机构发布,从专家观点正文以下信息本站不做任何修改.
专家观点正文(原文):
十环网提示:以下为知识内容
浮法玻璃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不同的原因会产生气泡,以下简单介绍几种气泡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
澄清泡
(1)外观泡在玻璃板面分布均匀,泡径大小从0.1mm至1.0mm,小泡呈圆形,大泡呈椭圆形,多分布在玻璃板中。
(2)显微结构空泡,泡壁无凝结物。气泡成分分析泡内N2、CO2气体较多。
(3)产生原因。
a.澄清剂加入不足,造成澄清不良。
b.热点气氛偏氧化,使SO3无法排出,不能充分发挥澄清剂作用。
c.热障(热点形成的玻璃液流动障碍)不充分。
d.熔窑最后一对小炉呈强还原性气氛运行。
e.熔化不良,造成泡界线后移,澄清区太短。
f.熔化温度过低。
(4)采取措施。
a.根据成品玻璃中SO3的残余量结合产品质量来调整芒硝含率,确保成品玻璃中含有0.19~0.25%的SO3。
b.调整热点小炉气氛呈中性至还原性。
c.加强热障。
d.调整最后一对小炉火焰气氛为氧化性最少呈中性。
e.调整泡界线位置,保证澄清区长度。
f.保持合适的熔化温度。
过还原性泡
过氧化性泡(芒硝泡的一种);
由耐火材料形成的气泡;
(1)外观由于产生位置复杂,大小、形状及在玻璃板中的位置没有规律性,一般来说在后区因耐火材料中的还原性物质,泡径较大,耐火材料显气孔排出的气体形成的气泡大小不一。
(2)显微结构如果由耐火材料里的碳形成的泡,泡壁略有析出硫的痕迹。如果由耐火材料孔洞排出形成的泡,泡内气体成份接近空气。
(3)产生原因
a.有的耐火材料由于生产方法不同,会引入部分碳,这些碳与玻璃液接触后,会与玻璃中溶解的氧形成CO2泡或与玻璃液中溶解的SO3氧化还原反应,形成SO2析出形成泡。
b.耐火材料在加工过程都会含一定的气孔率。耐火材料在玻璃液的侵蚀过程中会把孔洞包裹的气体渗入玻璃液而形成气泡。
1/2 记录数: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末页 友情提示:本站点所有信息全部免费浏览,其中部分知识由免费会员发布,来源于十环网,其真实性需要使用者自己确认,十环网所有信息均为免费公开查询,不承担任何商业责任!如果有涉及到虚假和隐私信息,需要删除的请使用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电话:021-36375289标签: 几种 气泡 措施 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