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 | 招标 | 采购 | 新闻 | 价格 | 产品 | 名录 | 黄页 | 论坛 | 标准 | 报告 | 知识 | 图库 | 视频 | 排行榜 | 展会 | 资料 | 工具 | 十环 | 证书 | 标志 | 投稿 | 投诉 | 设为首页

本栏目总共有 155629 条建材知识 历史数据12万条
热门关键字:  地板  石材  瓷砖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中心 > 健康知识 > 内容

专家称融入群体可获安全感 入乡随俗是能力表现

2011-09-27 18:09:15      十环网

  伴随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人们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听到自己的乡音。然而,在不同群体、不同情境中,方言却带给人们迥然不同的感受。在很多人的观念里,普通话的掌握程度似乎和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存在某种内在联系,方言常常让人感到“没文化”。当你漫步在不同的城市中,你会听到各种不同版本的普通话,这些夹杂着方音和地方语言习惯的普通话,被人们戏称为“川普(四川普通话)”、“兰普(兰州普通话)”等。作为受教育的标志,普通话正在挤压着方言的生存空间,在故土如此,离别家乡更是如此。

  我喜欢模仿各地方言,每每遇到外地朋友,都希望学习一点。有人对我很热情,侃侃而谈乡音乡情;也有人扭捏推辞,声称自己从不会说家乡话。对于后者,我常常怀疑,一个在家乡生长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人,怎能不会讲家乡话呢?

  这种现象常发生在那些家乡地处经济文化落后地区的人身上,显然,这种推辞的背后,隐藏着某种文化上的自卑。相反,在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人们对方言则持有另一种态度。例如上海,本地人之间的交谈很少使用普通话,外地迁入的移民也以能说一口流利的上海话为荣。我们还能看到,很多内地主持人操着一口浓重的港台版普通话,与其说他们在讲普通话,不如说他们更希望泄露出港台腔。假如“外语”也被视为一种方言,我们偶尔可以看到一个语言中不断掺杂着英语的人,常常会说:“这个意思我不知道用汉语该如何表达。”

  所以说,有人通过摆脱乡音来摆脱落后的经济文化内涵,也有人希望通过拥有方言来占有某种文化上的优越感。方言的使用除了文化因素外,更凸显着一个人对自身价值的建立依据。当一个人的价值体验更多建立在自己内部时,他们往往较少诉求于外部条件,相反,当人们难以从内部获得足够的价值支持时,对外部元素的追求则变得迫切,这些外部元素如:方言所代表的文化,家族所代表的身世,和豪宅所代表的财富等。

  “乡音未改鬓毛衰”不仅蕴含着对原生文化的眷恋,也体现着某种个性化的坚定,这种坚定在某种意义上标志着一个人的成熟程度。在方言现象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变化,一个从偏远地区到北京或上海的年轻人,热衷于融入这个比家乡发达富裕的文化中。他们很快学会了和当地人一样流利的口音和生活方式,但是,伴随成长,人到中年,乡音乡情似乎逐渐复活。这种复活并非返租式的老化,而是内部价值确立的一种表现,它反映着个体自信的提升和对外部元素的摆脱,这些重操乡音的人散发出一种全新的从容和亲切。入乡随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尊重,看到老外讲着流利的汉语,我们感到开心和被尊重,外乡人来到城市,情形大致相同。被所处的群体接纳和认可是人类的一种基本需求,我们需要把自己融入一个更大的群体中,它能使人感到安全和有支持。然而,更大的安全和支持来自人的内心深处,来自他对自己的欣赏和肯定,其实,在这个意义上,无论方言、乡音还是普通话,都不过是“浮云”而已。(北京大学临床心理中心心理医生 姬雪松)


上一条:自闭症患儿逐年增多 精神留守、应试教育是元凶
下一条:男子癫痫病发作呼吸心跳全无 怀孕护士跪地抢救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网络  

 分享: 分享到QQ空间 转贴到开心网 分享到校内网 添加到百度搜藏 Sina ViVi 添加Google书签 Yahoo收藏 添加到鲜果 转发到新浪微博我要评论】【进入论坛】【招标网




绿色标志
中国环境标志:十环标志,由国家环保部环境认证中心认证,由十环标志网提供认证与咨询方面问题解答.
第三批2008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发布

      
中国环境标志          十环产品标志

十环产品标志: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研究中心和国家建筑材料展贸中心发起,由企业自律,十环产品评定办公室和消费者监督,企业从设计到生产以及销售都要履行绿色环保公约,建材和装饰材料可以申请加入.

推荐十环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