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镇江9月7日电(戴有慧 王春龙)今天,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52号病床沉浸在一片欢乐中,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星期的“小涂孩”终于出院了。面对前来接他出院的庞大“家属”阵容,“小涂孩”激动得有点不好意思。
原来,这个名叫涂春若的小孩来自千里之外的安徽大别山,亲切的唤他“小涂孩”的“家属”是江苏大学“大眼睛”公益支教团队的大学生志愿者。“小涂孩出院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等一的大事,太激动了,所以能来的都来了。”队长陈劲松不好意思的憨笑着解释道。
今年暑假,江苏大学“大眼睛“公益支教志愿者远赴大别山区的金寨县笔架山村支教,在为期二十多天的支教生活中,了解到即将升三年级的小涂孩的病情和极其贫困的家庭情况,决心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今年9岁的涂孩是家住深山里的一位留守儿童,家徒四壁,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离家出走了,父亲常年远在深圳打工,除了寄些微薄的血汗钱之外基本难得回一次家,他和刚念六年级的姐姐同70多岁的姑奶相依为命。 “屋漏偏逢连夜雨”,两年前,小涂孩突然耳仓处发肿冒浓水,之后一直间接性发作,医生诊断为两侧耳前庭漏管炎,需要尽快做手术,否则会影响大脑正常发育。而金寨县没有医院可以做这个手术,即使能做,家里也付不起高昂的手术费用。了解这一情况后,在公益团队指导老师的积极帮助和镇江民营企业向荣集团的慷慨解囊下,支教志愿者将涂孩带回了镇江,在江苏大学附属江滨医院进行治疗。
8月30日,小涂孩在江滨医院成功的进行了双侧耳前瘘管根除手术,由于他父亲在深圳打工,一旦离开将失去工作,无法赶过来,涂孩整个治疗过程都由“大眼睛”公益团队20名队员和他的堂哥轮流照顾。从化验、尿检等各项术前检查,到端茶倒水、看着打点滴等术后住院的各种生活琐事,已经开学的大学生一边忙着上课,一边依次做涂孩的兼职“保姆”。 “尽管我们在金寨只做了20多天的老师,但与孩子们的感情已经难以割舍了,所以照顾涂孩一点不会觉得是任务,而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陈劲松告诉记者,虽然学校医院两头跑的“看护”日子有些累,但大家都乐在其中。
“还疼不疼?”“想吃东西吗?”“要不要再睡会?”小涂孩住的52号床位几乎每天都被这样嘘寒问暖的关切包围着,原本沉默寡言的小涂孩开始变活泼了,有说有笑的。“我一直以为他们是一家人,后来才知道竟然都是大学生。”同病房的魏先生告诉记者,“志愿者们像孩子的亲哥哥亲姐姐一样,带礼物、辅导功课、教魔方玩拼图------很让人感动。”记者看到,病房里的储物柜,被小涂孩收到的书包文具、衣服玩具等各种礼物塞的满满的。谈起这一个星期的住院生活,每天有大学生哥哥姐姐做“看护”、“玩伴”和“补习老师”,小涂孩竟有些舍不得出院。
明天一早,小涂孩就将踏上返程的火车。仅剩的一天时间安排的满满的,逛街、看电影、吃肯德基、参观校园------大家都沉浸在快乐中,不愿提起明天的分别。“哥哥姐姐们对我特别好,舍不得离开”知道自己明早就要回去,涂孩很难过,“我回去一定好好读书,将来还要再来这里!”看着美丽的江苏大学校园,他的话认真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