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她在鬼门关前数度徘徊,多方求医无门,濒临绝望;一个月后,她安然走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大门,重新绽放生命的色彩。38岁的童女士回忆起这些经历,唏嘘感慨自己是多么幸运。一度要了她命的21斤巨大软组织肿瘤,纵贯胸部、腹部直至盆腔,殃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被多家医院婉拒,中山医院却收下了她,普外科、心外科、妇产科、血管外科、泌尿外科等十科室专家通力协作,为她顺利切除了巨瘤。如今,童女士恢复情况良好。
半年前,童女士感觉腹部明显胀大,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她曾在其他医院看过,但未根除肿瘤。抱着最后一丝希望,童女士来到中山医院,负责接诊的普外科陆维祺教授、放射诊断科蒋亚平副教授在全面分析影像学资料后,发现肿瘤确实巨大。这个庞然大物几乎占据了整个腹腔和盆腔,并与肠管、肾脏、输尿管、膀胱等多个脏器关联密切;更令人震惊的是,患者右侧髂静脉内也长满了肿瘤,肿瘤沿着髂静脉、下腔静脉,一直延伸至右心房,跨过三尖瓣直入右心室。也就是说,一旦肿瘤脱落,患者随时会猝死。
面临如此之大、累及脏器如此之多的肿瘤,专家们倍感棘手。在多次会诊后,相关学科专家反复商讨斟酌,最终下定决心:哪怕有一丝希望,也要尽最大可能为患者解除痛苦。手术方案决定,先开胸取出患者心脏内的“定时炸弹”,再开腹切除肿瘤。术前,中山医院党委书记、普外科主任秦新裕教授再次召集相关科室专家商讨病情,力争手术万无一失。
惊心动魄的十小时开始了。患者麻醉后,心外科主任王春生教授、夏利民副教授先“上阵”,一个长约50厘米的肿瘤,顺利地从跳动的心脏中完整取出;接着,腹腔手术启动。腹腔探查发现,巨瘤的表面布满了蚯蚓般怒张的血管,稍一触碰肿瘤就会血如泉涌。陆维祺教授和手术组成员,用长长的超声刀,大胆细致地沿着周围脏器、大血管进入,慢慢挑开肿瘤周围结构的粘连……随着最后一刀的落下,重达21.2斤的肿瘤被完整切除。这还不是手术的终点,复杂的组织和器官修复术才刚刚开始。泌尿外科专家将右侧输尿管种植完成;妇科专家清扫完毕盆腔血管;最后,介入超声科、血管外科专家再利用术中血管彩超,确认血管内没有肿瘤存留。至此,手术大功告成。
术后一周,童女士便在家人的搀扶下下床活动;术后三周,她康复出院。在出院前夕,童女士和家人写了一封长达三页的感谢信,“当我的家人看到21斤巨瘤标本时,他们激动得哭了。家人为我解除病痛而欣慰,更对医生精湛高超的医疗技术表示钦佩。”
专家解释说,童女士所患的肿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但这种肿瘤可在血管腔内生长,沿着血管攀爬到达心脏,最终造成患者死亡。迄今,国外文献报道相关肿瘤累及心脏的病例仅200例,国内鲜有报道。此次中山医院成功切除巨大肿瘤,标志着该院整体医疗水平、尤其是腹部软组织多学科治疗协作组在疑难杂症救治领域又上了一个新台阶。(通讯员 陈惠芬 记者 顾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