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我还以为是小广告,仔细一看才发现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近几天,乘坐上海824路公交车的乘客都接到了售票员发放的一份传单,请他们为女儿的救命恩人投票。传单中的主角是北京房山法院的法官、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厉莉,她两次向素不相识的上海女孩捐献骨髓,甚至为此推迟了自己的生育计划。
女孩母亲发传单感恩
7月17日,网友“过客啊007”在天涯社区上发帖,晒出他当天在公交车上收到的传单。“一大早坐824路公交车出去办事,买完车票坐下后,售票员走过来给我发了张传单,本以为是促销打折广告,看了一眼后发现我想错了。”仔细看后他发现,这是一份“拉票”传单:“我是824路的售票员黄菊,2007年我女儿小颖得了白血病,北京的好女孩厉莉无偿捐骨髓,救了她的命。2009年,孩子的病又复发了,生命垂危,没有办法我只好又一次求助好心的厉莉,没想到厉莉瞒着家人,又赶到上海为我女儿第二次捐了骨髓。为了捐献骨髓厉莉推迟了生育,现在也没生小孩。”传单上还配有厉莉与病床上的小颖的合照。网友“过客啊007”表示,看完这份传单,他不禁感慨厉莉的精神应该宣扬,而售票员的感恩之心也值得学习,即便这种方式微不足道。“这年头还是有好人的啊!”
车队开特例同事帮忙
昨天记者采访到小颖的母亲黄菊,她说,起初只是想自己给厉莉投上一票,后来希望更多人能了解并支持这件事情,就自己花钱印了500份传单准备发。但是由于公交车队有规定不能随意散发印刷品,她便去向车队领导请示是否可以在车上发放,没想到车队领导听说后非常支持,不但对她开了特例允许发放,还帮她多印了数千份传单。近几天,824路车队的很多售票员都帮黄菊在车上发放,并将传单贴在车队醒目的地方,宣传厉莉的无私事迹。黄菊说,很多乘客拿到传单后,一开始都很意外,仔细看了之后都很受感动,纷纷询问她怎么投票。“其实我不是为了拉票,只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好心人。”黄菊说,虽然女儿小颖在第二次接受骨髓移植的几十天后就因并发症去世,但她对厉莉还是充满感激。现在他们还经常联系,“有时会打电话给厉莉问问她的身体情况,她也会问问我的近况。”
法官捐骨髓推迟生育
厉莉对于小颖也有一份特殊的感情。昨天,记者采访了只有33岁的厉莉法官。还在读大学时,厉莉就在中华骨髓库留下了血样。
2007年,骨髓库和她联系,说有一个配对者,询问她是否愿意捐赠。厉莉没有多想就答应了。
第一次捐献后,小颖的家人多次邀请她去上海表示感谢,厉莉始终没有应允。按照捐献规定,1年之内捐献者和患者不应见面或联系,而厉莉也不愿因为自己的一次捐献,背负太多的感激。后来,小颖的一条短信打动了她:“姐,今天我从无菌病房搬到了8楼的普通病房。阳光照在身上的感觉好舒服呀。等身体再好些,我很想和你见见面。”很难拒绝这份真诚,2008年6月,厉莉在上海与小颖见了一面,发现小颖是一个高挑美丽的姑娘,她亲切地挽着厉莉的胳膊靠在肩膀上,两人照了一张合影。那时小颖看起来很有神采,大家都以为她会从此健康地活下去,不料2009年3月,小颖病情再次复发,得知消息后,厉莉第一时间赶到了上海,准备和她进行二次配型。当时医生曾经建议厉莉慎重考虑,如果决定捐献,那么她的生育计划至少需要推迟两年。“这件事情不需要考虑。两年前,我无法眼看着一个陌生人死去;两年后,我怎么能对熟悉的妹妹见死不救?”厉莉毫不犹豫地躺上了手术台。“人只有为别人做点事情,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我希望能把这些感悟带到工作中,让自己多做点实在事。”(记者王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