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喂奶、喂水、换尿布,静脉抽血、超声雾化、输液 忙个手脚不停
新生儿病房护士 一天走了半程马拉松
今天是护士节。前天,记者来到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病房,和这里的护士们一起照顾宝宝,感受她们的辛苦。新生儿病房的患儿都是没满月的宝宝,冷、热、饥、饱只会用哭来表达。这里的护士像妈妈一样疼爱着他们,而她们中有一半的人还没当妈妈呢。
6:20 女儿抱着妈妈的睡衣说再见
早上6时20分。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的护士窦文艳正在家门口和女儿添翼告别。5岁的添翼抱着妈妈的睡衣拉着妈妈的手说:“亲亲我。”
窦文艳开车出小区前,都要特地绕回到自家楼下和女儿挥挥手,这是每天的必修课,而站在窗边的女儿还抱着妈妈的睡衣。“她说睡衣有妈妈的味道。”窦文艳有点自责,但没办法,医院里还有更多的孩子在等她。
7时20分。窦文艳麻利地换上白底绿花的护士服,和当天上白班的小姐妹一起,为一天的工作做准备。
8:00 给咱家宝宝洗个澡
新生儿内科病房的60张小床都住满了患儿。辛丽萍护士长说,为了防止交叉感染,新生儿病房不允许家长陪床,宝宝的生活护理完全由护士完成。“别看有一半护士还没当妈妈呢,不过,给孩子洗澡、喂奶可熟练了!来,给咱家宝宝洗澡喽。”
“Hello,Hello!”病房里,年轻的护士赵海凤正给出生才11天的欣欣(化名)洗澡。刚放进水里,欣欣有点怕,海凤一边哄着欣欣,一边给欣欣“打泡泡”。她左手托着欣欣的头和脖子,右手逐一洗到眼睛、耳后、小屁股……在花洒下洗净泡泡后,海凤把欣欣放在小台子上,穿上“迷你”病号服、套上纸尿裤,再用棉签轻轻地给她清洁口腔、给肚脐消毒……检查完毕后,海凤给她裹好小被子,抱到小床里。刚躺下,爽爽的欣欣就咧开小嘴儿笑了。
10:30 喂奶前先看“暗号”
10时,宝宝们的“口粮”送过来了。喝奶,可是有讲究的:腹泻的宝宝喝腹泻奶;肺炎的宝宝为了防呛喝糕干奶;早产的宝宝喝特别配制的早产奶,其他的宝宝喝普通奶。每间病房的窗前都有一张纸条,上面依次写着几个数字,数字下还标有“泻”、“早”等“暗号”。这张纸条是为了提示每张床的孩子吃的奶量和类型,有的宝宝一顿吃5毫升奶;有的宝宝一顿则要吃100毫升奶;“泻”等暗号则提示奶粉的类型。
“孩子这么小就住院了,真让人心疼。”护士王欢给患肺炎的子衡(化名)小心地喂奶。“我们最听不得孩子哭。一有宝宝哭就跑过去看。有人说到了儿科就像掉进了‘蛤蟆坑’,我们这儿真的很安静。”
14:30 想哭都没有时间
窦文艳是专门负责治疗的护士,主要工作是给宝宝们扎针。“宝宝的血管又细又脆,要一针见血。”一上午,窦文艳在精神高度集中状态下扎了72针后,被派去病房取药。路上,窦文艳告诉记者,有一次她实在太累了,特别想大哭一场,但想了想发现没有时间哭,因为还有一堆儿活在等着她干。她伸出右手的大拇指给记者看:指尖上已经“包”了一层厚厚的老茧。
16:00 一天走了半程马拉松
16时,白班护士下班了。处理完手头的工作,护士们却都没马上走。“不是不想回家,是太累了,先歇会儿。”斜靠在墙上,辛护士长掰着指头给记者数这一天的工作:早上8时到下午4时,白班14个护士给60个宝宝洗澡、喂奶、喂水、换尿布,还做了5个腰椎穿刺、24次静脉抽血、61次超声雾化,配387步输液,治疗室、换血室分别消毒两次……这天有17个宝宝出院,同时还有9个宝宝入院。所有的工作,护士们都是在站立或者行走的状态下完成的。
以前在科里实习的一名首医大的学生曾经做过测算,护士们每天要走近20公里,相当于每天都要从医院走到颐和园。
今天是护士节,窦文艳和姐妹们像往常一样,又“从医院走到了颐和园”。(贾晓宏 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