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昆明5月13日电 (杨颖融)记者13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采访了解到,该所研究人员日前在野外调查中获得重大发现——松露对紫荆泽兰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抑制和扼杀作用,这一发现有可能对防治紫茎泽兰入侵和扩展将产生积极帮助。
松露在云南被称作“块菌”, 是稀缺的生物资源。具有重大科研价值和不可取代的生态价值,由于其味特殊、价甚钻石,被誉为“厨房里黑钻石”、“上帝的食物”,成为闻名遐迩的奇珍异馐。为进一步掌握了解松露的各项科学信息,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刘培贵研究员及其带领的研究组先后对国产块菌的分类学、分子系统发育、菌根合成和根际微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系统研究。
在一次野外调查中,科研组惊奇地发现印度块菌(中华块菌)菌塘内的紫荆泽兰几乎全部被抑制甚至被杀死。通过采集菌塘内外的紫荆泽兰根样进行对比,发现菌塘外的紫荆泽兰内生菌根感染程度要远远低于菌塘内尚残存的紫荆泽兰,甚至没有感染。2010年,科研人员又进一步采样进行了内生菌根的感染程度及存在量的观察。结果显示,菌塘内紫荆泽兰根的内生菌根的感染程度仅是菌塘外紫荆泽兰根的的感染程度的50%。这表明块菌发育成熟时,代谢分泌出的化合物可对菌塘内紫荆泽兰根的内生菌根真菌发育和侵染起到抑制,由此导致了紫荆泽兰不能生存或生存力降低。
科研人员表示,由于紫荆泽兰对环境的适应性极强,既使在干旱贫瘠的荒坡隙地也能生长,会大面积侵占山林、草场,且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因此对农牧业、林业危害性极大,被称为植物界“杀手”。而目前较为有效防治措施仅为人工拔除和化学防治,但随着松露抑制功能的被发现,植物界防治和清除紫荆泽兰又有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据了解,目前科研人员正会同化学生态学专家,试图通过对国产黑块菌的他感化学物质及化学生态学进行深入研究,以进一步支持“内生菌根被抑制”设想,从而为抑制紫茎泽兰扩张提供有效帮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