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一位85岁独居老人晕倒家中,三四天后才被发现。据郑州市民政局老龄处工作人员介绍,截至2009年底,郑州有独居老人30万~41万。
有专家指出,社会养老是世界趋势,但与国外不同,因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更需要做的是发展多元养老,同时完善志愿服务体系。
事件
独居老人昏迷家中三四天
昨天上午,郑州人民医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外,郑州市民楚女士满脸悲伤。
5月3日晚,楚女士从外地返郑后,给在黄河北街12号院独居的父亲打电话,“手机关机,家里电话也没人接,想着他睡着了”。
楚父今年85岁,血压偏低,有时会头晕,走路离不开拐杖。
5月4日上午,楚女士赶到父亲家,开门时发现,房门被卫生间开着的门顶住,只能推开10多厘米的缝。
“喊人没人应,感觉出事了。”楚女士赶紧报警。民警将房门卸掉后发现,楚父倒在地上。
“昏迷应该有三四天了。”楚父的邻居李大爷说,他每天上午都会到楚父家玩,去前打个电话。但5月1日到3日,电话都没人接,“我想着他去闺女家了,现在看来,应该是已经出事了”。
楚女士说,父亲年初动了手术后在她家住了数月。为方便父亲,她专门将房子换到1楼。“他非说在我那儿没熟人,要回去”。
此后每晚,楚女士都会给父亲打电话。“五一我去开封有事,几天没打电话,就出事了”。
郑州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臧大夫说,楚父被发现时四肢冰凉、发紫,身旁还有呕吐物,身体非常虚弱。目前,老人仍处于昏睡状态。
楚女士表示,她还有个弟弟,也没跟父亲一起住。父亲出院后,他想让父亲到她那儿住,但还是要“看父亲的意愿”。
调查
郑州老人
30%~40%未和子女住一起
昨天下午,郑州市民政局老龄处一名刘姓工作人员称,“截至2009年底,郑州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00.36万,估计有30%~40%的老年人没和子女住在一起。”
按此计算,截至2009年底,郑州应有独居老人30万~41万。
而郑州大学应用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明锁教授提供的《河南省城镇老年人社会保障状况调查与分析》显示,2008年10月,该所曾对河南省10个地市的370位55岁以上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空巢老人的比例达到52.1%,其中有子女的老人占99.5%。
此外,网上公开的一份《上海浦东新区北蔡地区“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显示,造成老人独居的原因:房子小、子女另外买房居住的占38.71%,子女单位远,工作忙占35.48%,选择“喜欢一个人住,自由的”仅占11.29%。
“现在老年人得心脑血管疾病的比较多,这种老人独居的话,一旦发病非常危险。”郑州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臧大夫认为,独居对老年人的影响还体现在心理与生活上。
郑州市民王先生认为,现在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希望政府能采取更多措施,关注他们。
政府
独居老人
还能申请安装呼叫器
2006年,商报曾报道,郑州市金水区率先推行居家养老模式。现在,这一模式推行如何?
对此,郑州市民政局老龄处刘姓工作人员称,郑州市已在各区推行这种由政府买单、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居家养老模式,“目前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生活较困难等急需照顾的老年人,最终要推广至所有老年人”。
早在2008年,郑州市还为市内1万名6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安装了呼叫器。这种呼叫器和120急救网络连接,老人如果身体不适,可以按下呼叫器,120会迅速通知社区片医上门救助。
昨日,郑州市卫生局妇社处处长熊女士称,根据定期统计呼叫器的使用状况,今年4月,呼入429起,呼出619起,通知片区医生出诊的只有10起。
熊女士称,当时申请的人数没有达到1万个,还剩下近2000个名额。“60岁以上、身边无成年子女的郑州城镇居民,现在还能向所在街道办事处申请安装。”
专家
发展多元养老
完善志愿服务体系
昨天下午,河南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牛苏林表示,随着老龄化加剧,养老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我们国家的养老院并不普及,公益性养老院设备条件比较差,资金跟不上来。私人的则完全是盈利性的,比较贵。”
牛苏林称,社会养老是世界趋势,但因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更需要发展多元化社会养老,“有集体、社会、国家办的,满足不同层次的人不同的生活需要。”
“在西方有些国家,独居老人需要什么,马上有志愿者,定期来帮助解决,这块我们做得非常不够。”牛苏林认为,还应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义工、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的作用。
链接
关爱独居老人
其他地方咋做的
社区“翻牌”制度
2005年5月,据《上海新闻晚报》报道,在上海市徐汇区天平街道,有一项专为独居老人服务的“翻牌制度”:在独居老人的窗口挂上一张一面是红色、一面是绿色的卡片,要求独居老人每天都翻一面。如果发现哪一天老人没有翻卡片,居委会马上就会有人去老人家中看个究竟。
人力时间银行
子女异地尽孝
2005年6月,《环球时报》报道,在台湾,有一个叫“人力时间银行”的活动,目的在于帮助子女“异地尽孝”。
如果子女没有跟父母住在一起,可以在其工作的地方,照顾别人的父母,然后通过公益团体,找到其他的义工,顶替自身的角色照顾自己的父母。(河南商报记者段艳超仝存瑞实习生李笑凡范佳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