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兰州4月6日电 (丁思)甘肃省卫生厅6日发布的消息称,卫生部日前对舟曲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进行了外部评估,肯定了甘肃中医药“救援”舟曲的功效,并表示甘肃应用中医药于急救和防疫的经验具有推广价值。
中医药调理滋补的功效历史悠久、深入人心,容易被群众接受,因而首先能从心理、情绪层面上对灾民发挥安抚作用。在舟曲的紧急医学救援行动中,前线指挥部共调运了160.5吨大蒜用于防治传染病,200斤花椒用于预防腹泻,2吨黄花菜用于预防心理抑郁。
对于灾区民众的急救和治疗,甘肃省级医疗机构为灾区伤员准备了消定膏、损伤散、玉红膏等10余种院内中药制剂,采取中药内服外敷、小夹板固定、中医手法、针灸、熏蒸等传统医学方式,治疗筋伤和骨折病人,防治消化、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挤压综合征、失血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等灾害危重病方面都发挥了作用,促进了伤病员的康复,降低了危重病的死亡率。
舟曲医疗卫生救援中,应用中医药防御疫情同样取得良好功效。评估报告指出,救灾后期,救灾人员和群众中出现了阴囊湿疹等皮肤病病例,甘肃省卫生厅使用近5吨黄柏、苍术、苦参饮片、滑石粉和院内中药制剂湿疹膏后,灾区民众的皮肤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截至2010年9月底,在舟曲的11个中药发放点,服用中药汤剂人数达48万人次。在预防灾区传染病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遏制了疫病的流行。
对于中医药参与突发事件救援的经验,评估报告指出,此次甘肃舟曲泥石流救援中采取中医药治疗和大规模人群服用来预防疾病,突破以往对中医药防病治病慢的偏见,是一次比较成功的尝试,具有推广的价值。
中医药参与突发事件救援面临着多重挑战和难点,评估报告中还建议, 中医医疗机构首先要完善自身的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在此基础上建立一支相对固定的中医药应急救援队伍,进行有针对性地救援培训和演练,进一步提高中医药参与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和防病治病能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