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福州3月5日电 (记者 张羽)福建省卫生厅在5日召开的2011年全省卫生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到“十二五”末期,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提高到30%以上;个人卫生支出比例下降到30%。
福建省卫生厅厅长杨平表示,未来5年,福建将加快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和保障水平,缩小城乡医疗保障差距;加快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完善基金管理,提高资金效率,防范基金风险。
近年来,福建的卫生筹资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据初步统计,2010年福建卫生总费用筹资总额达到467亿元人民币,比2005年增长约1.1倍;其中个人卫生支出所占比重从2005年的48.85%下降到2010年的32%,下降16.85个百分点,居民个人医疗负担明显减轻。
政府对卫生事业投入的不断加大,让民众得到更多健康利益,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改善。数据显示,过去5年,福建居民人均期望寿命预计提高1岁以上;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数据均不同程度下降,超过“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反映居民健康的主要指标在全国继续处于中等以上水平。
根据福建“十二五”卫生规划,到2015年末,福建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6岁以上,婴儿死亡率控制在7‰以内,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8/10万以内。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医生数、注册护士数分别达到4张、1.84人、2.02人。
未来五年,福建还将进一步提高城乡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实施全省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标建设,加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涵管理;鼓励和引导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服务,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培养,力争每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达到3-4人。
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方面,福建将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推进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建设,逐步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建立城市支援农村卫生的长效机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