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信早市上的“牙医”,哈市王先生拔牙不幸染上丙肝,短短七个月便诱发癌症,21日凌晨,王先生因肝癌晚期去世。
王先生今年54岁,家住哈市,是一名火车司机,单位每年体检,除了牙齿外,他的身体一直不错。
2010年7月的一个清晨,饱受牙痛困扰的王先生在早市上遇到一个“牙医”,“牙医”称用一种祖传药涂在创口不仅没痛苦,而且很快可痊愈。
王先生接受了“牙医”的检查,对方称他有六颗牙需要拔掉,加上用药只需花费80元钱。
虽然对方是街头游医没有任何资质,但王先生考虑到比医院便宜很多钱,于是就同意在街头的这个简易摊点拔掉六颗牙。
拔牙第二天,王先生便出现发烧、创口感染等症状,回到早市再那名找“牙医”,对方已经没了踪影。
最近半年来,王先生对于工作有些力不从心,并且同事还发现他的脸色很黄,劝他去检查一下。
王先生到哈医大四院体检,结果显示他竟染上了丙肝。医生询问病史后告诉王先生,在近期无手术、外伤、输血等经历的情况下,感染丙肝很可能就是那次街头拔牙所致。
患病后,王先生在生活和工作中并未在意,经常喝酒、加班、熬夜,以致两次住院。
今年年初,王先生第三次入院,医生检查发现,王先生因肝炎诱发了肝癌,已经晚期。2月21日,患肝癌晚期的王先生去世了。
在该院感染科采访中,来自佳木斯患丙肝三年的徐女士告诉记者,她染病可能与她文眉的经历有关。而询问多位丙肝患者记者发现,他们几乎都有过在无资质诊所拔牙、文眉、打针等经历。
专家提醒市民,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肠道外途径传播,例如注射、输血、血液透析、吸毒、母婴传播等。市民预防丙肝,首先不要与丙肝患者共用剃须刀、牙刷而产生易交叉的机会,其次不要去不正规的医疗、整形美容机构进行拔牙、输液、注射、穿刺等,一定要注意严格无菌操作,而且文眉、文身、打耳洞等也是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张帆 记者 高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