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前夕,从天津医大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对本市包括纸媒体、广播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的673名新闻从业人员进行的健康体检结果看,目前100%的新闻工作者处于亚健康状态,身体健康现状普遍堪忧。
今天是第11个中国记者节。
新闻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性和创造性的职业,从事这一工作的记者常被人们冠以“无冕之王”的美誉。然而在这光鲜亮丽景象的背后,心理研究显示,新闻记者这一行当与飞机驾驶员、领航员并列跻身“当代人工作紧张程度”榜单第三名,仅次于矿工和警卫人员,属于世上高风险、低寿命职业之一。长期处于高压力满负荷状态,不规律的生活、饮食习惯,使这一人群的健康大打折扣。记者节前夕,从天津医大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对本市包括纸媒体、广播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的673名新闻从业人员进行的健康体检结果看,目前100%的新闻工作者处于亚健康状态,身体健康现状普遍堪忧。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脂肪肝、体重超重及肥胖、颈椎病和眼部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是记者易患的高危疾病,乏力、失眠、胸闷、视力下降、食欲不振等症状对记者而言更是家常便饭,身心压力大、生活节奏快、饮食和生活无规律是这一人群严重透支健康的主要原因。
胃病成通病
三餐要定时
小燕是本市一家网站的摄影记者,如果上午没有采访,一般她的早晨是从中午开始。“我工作6年来记忆中就没怎么好好吃过早点,很多时候都是早午餐合并一起吃。”她说,其实不光她自己,身边很多同事三餐都不正常,胃口也不大好,主要是时间没保障,尤其晚餐“吃饭不按点是常事。”比如有些活动比较晚,报道又有截稿时间,所以就得赶稿,吃饭就得晚,有时干脆就不吃了,或是等完事后约上三五同事吃宵夜,又容易吃多。另外记者一般吃饭都比较快,“没工夫细嚼慢咽”。直到周末较空闲时,才能正常地吃上三顿饭。
天津医大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赵洪林表示,很多记者都反映没有早起吃早餐的习惯,这样三餐延迟看似也形成了它自己的“规律”,但实际上已完全打破了人体自然的胃肠正常消化活动节律,容易诱发胃病。这是因为经过一整夜的人体内部消耗,早晨不进食会直接导致胃内无食物与胃酸、蛋白酶中和,胃酸浓度较高,易造成黏膜的自我消化。随后直接进食午餐,容易增加进食数量,一饥一饱,不仅使胃的消化能力难以承受,造成消化不良,甚至还可能导致胃炎、胃溃疡、胃穿孔等严重疾患。而晚上先后进食晚餐和夜宵,会使胃酸分泌过多,刺激胃黏膜,容易诱发溃疡。
“改变作息时间是调整饮食习惯的最好办法”,他提醒,记者虽然工作性质特殊,也尽可能不要违背自然饮食与生活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另外,不科学的饮食方式也会影响大脑营养的供给和吸收,记者要尽量食用低脂、低糖、低盐、少刺激食品,适当多吃蔬菜、水果、海鱼、核桃等食物。
压力常存在
调节很重要
新闻工作节奏快、压力大、任务重,属于繁重的脑力劳动,这使得大多数的新闻从业人员往往超负荷工作,特别是处于第一线的采编人员。据了解,大多数记者睡眠时间不足,平均在5到6个小时之间,有时遇到突发状况还可能压缩至两三个小时,很少达到一般人的7至8小时。由于其特殊的行业特征,有些人还通宵达旦的熬夜工作,昼夜颠倒。
与此同时,记者们普遍感到心理压力也很大,“会感到心累”,尤其在一线做突发事件报道和舆论监督报道的记者更是深有体会。
“要找新闻,要写好稿子,要完成任务,要担心漏稿、出错,还要不让自己在岗位竞争中被淘汰,神经绷得太紧了!”一名报社女记者认为,压力更多来自自身。除了担心自己辛苦采写的稿件是否能够上版,身为记者,身上担负重大社会责任和使命,一个稿件关系事件的黑白曲直,甚至关系到政治导向,不能掉以轻心。另外行业、同行竞争也很激烈,“一想到这些,就很难舒坦。”
一名从事新闻热线工作的记者列举自己暗访的例子说,他做舆论监督的稿件较多,经常稿件一见报,警告和威胁的电话就来了。每次暗访前不仅要做大量准备工作,在采访途中要面临各种意外的发生,还要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各种采访阻力,成功暗访后巨大的压力导致休息时间也无法彻底放松心情,“弦时刻紧绷”,经常躺在床上也在考虑稿件采写每一步环节是否妥当,有时还会出现失眠、胸闷、憋气乃至心绞痛症状。
面对繁重的身心压力,多数记者在吃身体的“老本”,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没有足够重视或无暇顾及,缺乏锻炼身体、加强保健的意识和时间。不少记者表示,由于空闲时间不规律,再加上时常处于疲劳状态,他们不参加或很少参加体育锻炼,即使参加也很难坚持下去。
赵洪林对此表示,职场压力主要来自工作的超负荷,不进则退,这种无法回避的现实时刻提醒着记者们不能懈怠,由此产生的紧迫感便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压力。同样,职业中对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对记者造成压力。他建议要学会心理自我调节、自我放松,如通过听音乐、将压力来源列出单子各个击破、哭泣发泄等情感抒发、阅读、运动等个性方式缓和自身的心理压力和排解心理障碍。另外,适当午睡(以半小时为宜)可弥补夜晚睡眠之不足,从而有助下午乃至夜间工作时精力充沛。运动锻炼也能缓解身体紧张,记者可在工作间隙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操,如双手十指交叉合拢置于枕颈部,将头后仰,双手逐渐用力向头顶方向持续牵引10秒钟左右,连续3至5次,能有效改善颈部酸痛或肩背、上肢放射痛等症状。(记者 姜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