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名31岁的漂亮女教师,也是一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她是一名8岁的小学生,可爱如天使,却不幸患上了白血病(俗称血癌)。
教师接受了移植手术,不顾自己仍在康复期,倾尽全力为小病友奔走呼告,筹集治疗费,汇聚起各方的爱心。这段发生在恩施的真情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
这位美女教师,是恩施市沙地中学教师张修菊;这个小女孩,是建始县高坪镇明德小学二年级学生吴巧巧。
有位教师叫菊子
病魔来袭,她决定“战斗”到底
“菊子,有人找。”同事话音刚落,从沙地中学英语教研组走出来一名明眸皓齿的女老师,一脸真诚灿烂的笑容。
菊子,是大家对张修菊的昵称。她1979年出生在建始县农村,从小活泼好动,经常“攀爬围墙,和邻家小伙伴摔跤,和妈吵嘴,抢妹妹零食”。
1999年菊子大学毕业后,留在了恩施,因为英语好,她在恩施州州卫校教医学英语,同时在一所民办学校里当英语老师。她辅导的学生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上,获得了国家级一等奖、省级二等奖;她自己参加全恩施州中学教师英语演讲比赛,获得一等奖;2007年,菊子参加恩施州教师招聘考试,英语组笔试和面试成绩都拿季第一名,成为恩施市沙地中学一名英语老师。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菊子的身体总是处于低烧状态,经常牙龈出血、流鼻血。她以为自己是感冒了,谁知“感冒”一直没有好转的迹象。直到有一次,她上课时流鼻血不止,晕倒在讲台上……
医院确诊,菊子得了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功能完全丧失。
菊子的父母都在家务农,烟叶和牲猪是家里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医生说,只有做骨髓移植才能彻底治愈菊子的病,但是,做移植手术需要一大笔钱。
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巨大的经济、精神压力和身体的疼痛让菊子近乎绝望,甚至一度想到自杀。但她知道,如果轻率地结束自己的生命,就对不起生她养她的父母,对不起日夜牵挂的亲友,更不对起等着她回来的学生。
学校多次要组织为菊子捐款,都被菊子拒绝了。“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挽救自己的生命。”菊子说。即便是在北京接受治疗期间,自己也靠翻译文件资料,给人做英语辅导挣钱。
去年3月,菊子去北京接受骨髓移植。临出发前,学校领导交给菊子2万元,这是师生们自发捐给她的。推辞不掉,菊子便带着全体师生的爱心前往北京。
移植手术很成功,不过,随后至少3年的恢复期里,菊子还需要通过服药来预防排异反应,平安度过排异期才能算治疗 成功。
有个女孩叫巧巧
患上重病她的家人向菊子取经
在与菊子老家一山之隔的建始县高坪镇干沟村,有一个8岁的小姑娘,患上了白血病。这个小姑娘,就是吴巧巧。
巧巧是陈天芝和丈夫吴修茂唯一的孩子。夫妇俩多年在外打工,好容易给家里修起一栋房子。可不幸突然降临——去年12月,巧巧被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如果眼泪可以解救孩子,我可以把长江黄河哭干了。”陈天芝一说起巧巧的病,就泪如雨下。为了孩子,夫妇二人四处打听良方。今年4月,陈天芝听说山那边有个姑娘也是患的血液病,正在北京治疗,便和学校老师一起,翻山越岭去打听治疗途径。
此时,菊子正在北京接受康复治疗。菊子的父亲张前喜听完巧巧的病情后,感同身受。因为,他们一家人也因孩子的病深陷痛苦之中。于是,张前喜把女儿在北京的联系方式告诉了巧巧妈妈陈天芝。
当菊子遇到巧巧
因病结缘,爱心火炬熊熊燃烧
4月19日,巧巧母女俩到了北京。菊子冒着料峭的春寒,在火车站迎接巧巧母女。菊子了解到,为了给巧巧筹集药费,巧巧家准备卖掉房子,可是房子的位置比较偏远,一直无人问津。巧巧的父亲为了多挣点药费,到重庆一个煤矿打工去了。陈天芝说,如果不是为了孩子,她无论如何也不让丈夫去干这种危险的活儿。“我和她没有血缘关系,但看着她我就感觉很心疼,想为拯救她做点什么……”当时的菊子每天都要去医院打针,但她忍着身体的痛苦,带着巧巧母女走遍京城,找医院,找专家,“化疗、骨髓穿刺这些,连我们成年人都受不了,可是这个小孩打针、骨穿时从来不哭,她很坚强。我一定要想办法救救这个孩子!”菊子决定,通过各种途径为巧巧寻求帮助。
借助网络,身在北京的菊子把巧巧面临的困境传回了老家建始,传到了首都北京,传到了祖国各地,“我能够活到今天,离不开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爱,我想把这个爱的火炬传递下去。”
很快,爱心开始涌向巧巧。巧巧舞蹈班的老师施兴奕为巧巧捐了400元钱;看到菊子在论坛上的帖,建始一位李女士捐出2000元,海南网友海之南捐出500元,台湾一位爱心人士也捐出1000元……“现在收到了近20万元的捐款,可是同巨额的医疗费用相比,还是杯水车薪。”目前,菊子已经重回讲台,业余时间里,她仍在为巧巧的手术费操心,“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拯救这个孩子的队伍中来,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但大家的力量凑在一起,就能挽回这个小女孩的生命了。” (楚天都市报 徐啸寒 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