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话背景
我国目前为全球第五大医药市场,预计到2013年,将成为全球第三大医药市场。届时,我国医药市场规模将从目前的245亿美元增至2013年的680—78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我国共有70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总数多,但技术相对落后,创新性不足。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究竟该如何发展?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首都创新论坛”上,各专家提出,“源头创新”固然非常重要,但根据我国目前的具体国情,“跟踪创新”显得更切合实际,更为重要。
生物医药产业已成为新经济增长点
主持人:从上述数据看,我国医药市场呈快速增长态势,对生物医药产业而言,其未来情况究竟如何?
张礼和:生物医药产业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经济增长点,该产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因为即使存在巨大的经济危机,人们总还是要生病吃药的,所以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
具体来说,从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以来,对制药企业影响相对较小,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所受到的影响更小,甚至还有相当发展。那是由于我国研发成本相对较低,环境也较宽松,特别是国家从2008年启动“十一五”国家重大计划、专项,给我国医药企业发展提供了很多支持、很大机遇,其产值和利润的增长也非常快速。
侯云德: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应根据国际市场情况。我个人认为,疫苗产业是我国目前有可能转向世界市场最有利发展的产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生物技术共产生了两百种以上的新药和疫苗,有四百种以上的疫苗有临床实验,它的诊断试剂进入了家庭,增长快速。疫苗是控制传染病的,现在的疫苗不仅能预防还能治疗,不仅可预防传染病,还治疗肿瘤。目前,美国FDA批准了一个肿瘤疫苗,估计5年后可大量生产,该疫苗是有效并较安全的。
创新能力不强成为发展瓶颈
主持人: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张礼和:生物医药产业是为了提高人民的健康素质、治疗疾病的。这样一个产业永远是处于不断创新的过程中。目前,很多新疾病没有治疗手段,比如非典、不久前暴发的H1N1流感、最近出现的“超级细菌”,都是没有药物的新疾病。
此外,很多疾病虽有药物,但随着疾病的“发展”,现存药物已不能适应新情况,如结核病原本是有办法治疗的,但现在的结核菌出现耐药性,需要新的抗结核菌药物……这给科研人员、企业家都带来了新课题。
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存在很多问题,但主要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分散、产值较低、技术含量不高:全国医药产值总和相当于一个国际大公司的产值;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出口量巨大,但总体而言,附加值较低。
主持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附加值低表现在哪些方面?
张礼和:比如很多原料药的出口,实际上是按化工原料出口的;但印度在很早前就把原料药生产基地按美国FDA的要求来论证其工艺过程,所以可按药物出口,比我国附加值高很多。近年来,印度又从我国大量进口原料药,再做成成药、制剂,出口给包括我国在内的国家,获得非常高的差价。因此,我国原料药出口虽然给国家带回了一些外汇收入,但总体而言,附加值和产值产量都较低。
中药也存在同样的情况,虽然我国是中药大国,中药出口额也就1亿美元,但大量进口的天然药超过了6亿美元,实际上我国很多中药原料也是一个低附加值的出口,再进口别的国家加工后的高附加值成品。
跟踪创新是适合国情的发展策略
主持人:国际上生物医药企业发展创新大致分成几种模式?
张礼和:全球十大制药集团占整个世界份额的46%,分析其发展模式,约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强生公司模式,强生从痱子品、爽身粉开始,打出名牌后,在此基础上又做了其他药物的研发。现在,该公司生产卫生材料、药品和部分医疗器械,成为一个综合性大企业;第二种模式是默克制药公司,以创新药物为主,如维生素B12等很多重要药品都是其主打产品;第三种制药模式是以色列的泰瓦公司,以做仿制药起家,它并没有自己的所谓拳头产品,但它的仿制药做得非常有特色,能占领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市场。因此,我国生物医药企业在寻找自己的发展道路时,创新药物、拳头药物的开发是非常重要的,但不是唯一途径。
主持人:我国的生物医药企业究竟该走怎样的创新道路?
张礼和:创新策略,特别是医药创新策略有多种途径,“源头创新”只是其中之一,还可以进行跟踪创新,现在很多国家都采取这样的策略,就是根据国外已有的生物模型,根据这个化学实体、临床上出现的问题,进行跟踪性的创新。
还可对药物进行重新评价。这起源于目前的系统生物学研究,在过去药物研究里比较强调的是单一成分对单一靶点的作用,但系统生物学研究后,发现实际上有很多的药物并不是一个单一靶点,它是有多种作用的。通过系统生物学的研究办法,发现这些老药实际上有很多新的作用靶点,相应的就会出现很多新的治疗作用或副作用。因此,当前新药研究过程中要采取多靶点的筛选、多治疗途径的探索以及对其毒副成分的预防等,这也是一种创新。
侯云德:要发展当然要创新,但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创新应该由少数优势单位来搞,不能普遍都去创新。我认为,现在除了仿制,还要有仿制基础上的跟踪创新。实际上,世界上大药厂真正创新的很少。那是因为生物医药开发的时间较长,差不多需要15、16年,10万个里面成功20个,机会是0.02%,即使到了临床三期,淘汰率还是很高。另外,费用也很高,一个新药研发的平均费用约13亿美元,比生物产业的其他行业都高,而且费用还在逐年提高。
因此,尽管我国生物技术发展重点的第一个还是源头创新,包括新功能药靶等研发,但根据我国国情,只能支持小的源头创新项目,不能全部覆盖。其实,美国大药厂真正创新的也是少数,去年美国的批准新药中,全是跟踪创新的药物。
主持人:在药品研发中,如何把实验室工作与临床需求结合起来?
张礼和: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还有一种很重要的发展策略,就是转化医学。转化医学必须把实验室工作跟临床需求紧密地结合起来,临床提出来的问题反馈到实验室去做研究。过去我们在临床前评价的时候用的指标都是一些动物指标和模型,其中一些指标跟人有很大差距。因此,要用一些从临床发现的,对患者治疗、康复过程有意义的指标,并提早让这些指标进入到实验室来,这对我们今后的研究工作也有很大借鉴作用。
侯云德: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最大的一个问题是成果转化少,转化医学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现在,大量数据出来后,要结合到病人,用到病人身上去,再拿回到实验室进行研究。
核心观点
医药创新策略有多种途径,“源头创新”只是其中之一,还可以进行跟踪创新,现在很多国家都采取这样的策略,就是根据国外已有的生物模型,根据这个化学实体、临床上出现的问题,进行跟踪性的创新。
——张礼和
要发展当然要创新,但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创新应该由少数优势单位来搞,不能普遍都去创新。
——侯云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