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政部公布了2010年二季度全国民政事业统计数据。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季度,全国办理离婚登记的夫妻达到84.8万对,几乎每天有近5000对夫妻办理离婚登记。记者查阅民政部近10年发布的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发现,我国离婚人数已经连续7年递增,离婚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法制晚报》10月3日)
离婚率居高不下并逐年递增,原因何在?专家表示,婚姻登记手续简化或导致离婚人数增加。2003年8月8日,国务院颁布了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简化了婚姻登记手续,正是在这一年,我国离婚夫妻的数据开始递增。此外,婚外情、异地婚姻和生育率负增长都是离婚的原因之一。
然而,这些看似简单的原因背后却有着复杂而深刻的社会根源。长期从事离婚率调查研究的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社科院妇女研究所主任徐安琪指出,在社会转型期,家庭凝聚力下降、社会聚合力弱化是导致离婚率持续上升的一个最主要原因。著名婚姻家庭专家陈一筠也曾撰文表示,我国离婚人数一直增长,一方面反映了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给个人生活带来更多的选择机会与自由空间;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会进程中的人际矛盾与情感风险。这一切,导致社会转型期的婚姻关系相对脆弱,因而更需要小心呵护。
在社会转型时期,不少人越来越“物化”,经济等物质因素在婚姻中的作用不断增强,而感情等其他更重要的婚姻要素却被弱化。择偶必须有房有车,结婚的排场愈摆愈大,新房的现代化布置一应俱全……财富的多寡开始显著影响婚姻关系的确定和婚姻的稳定。如果婚姻开始变异为被经济因素所完全左右,婚姻则不再是感情的港湾。现实情况是,物质条件丰富了,但家庭的生命周期却比过去短暂得多。这不能不让我们思索:物质利益最大化是否等于幸福生活?
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婚姻的幸福与否如果仅由物质条件来决定,那将是婚姻最大的不幸。原英国王妃戴安娜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她享有英国王室的荣华富贵,拥有王室的风光,物质生活不可谓不丰富,然而她幸福吗?
在现实生活中,有过恋爱和婚姻经历的人大都明白这一点,他们之所以相爱,首先是由于对方身上具有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和强烈吸引自己的地方,如美貌、才华、品质以及财产等。这种选择与经济学上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不同,它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但人类社会的伟大之处也正在于此:它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经济社会。也就是说,经济学上的完全理性经济人在现实婚姻中并非总是正确的。
由此可见,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固然重要,但基于婚姻这一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事物的特殊性,感情的因素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影响婚姻质量的内因,也是婚姻失败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即使在社会转型期,婚姻的主要基础仍然是爱情。现代婚姻自由注重和追求婚姻关系中感情的慰藉和支持,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正因为如此,婚姻需要小心呵护,精心经营,尤其是稳定性呈下降趋势的相对脆弱的社会转型期婚姻家庭关系。
因此,在社会转型期,既要看到作为感情的物质经济基础在现代婚姻中的重大作用,又要看到婚姻中同样需要以感情的和谐,性格的匹配,人生观、价值观的相近和情趣爱好的相投等为基础和本质,通过保持婚姻中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张力以求婚姻中的理想型和世俗型的统一。(郭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