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专家呼吁,深圳应尽快启动自杀的监测与研究,多部门携手合作,有针对性地预防并减少自杀。
危机中的人需要情感关怀
深圳市市民情感护理中心自2009年4月底启动,截至今年8月中旬,成功化解了18起自杀危机事件。
说到这些个案,该中心主任徐景安非常感慨:“目前有一种误解,认为自杀是个人的事情,与社会无关。其实自杀不仅影响个人、家庭,对社会也是一种不安定因素,我们中心已化解过数起因为个人的不如意而打算报复社会的危机事件。”
自杀死亡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每年全球约100万人死于自杀;中国每10万人中大约有22人死于自杀,自杀死亡率高于全球,受到世界关注。
有人根据这些数据来做算术题,试图推算深圳的情况,但深圳市康宁医院副院长胡赤怡明确指出:“任何推算都是不科学的,因为深圳这座城市有着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人口构成。”如果一定要作出一个接近的推算,他认为,只能根据深圳周边香港与珠海的自杀死亡率推测出深圳的自杀死亡率“大概在十万分之十到十五之间”。
近年来,深圳的学校与企业出现了多起自杀事件,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胡赤怡认为,这些苗头表明,自杀在深圳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引起各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预防自杀需要多部门携手
预防自杀并非只是少数人的事,胡赤怡强调了“携手”的重要性。胡赤怡表示:“预防自杀涉及广泛,一定需要各方携手,包括医疗卫生、妇联、残联、工会、公安、消防、城管、教育、传媒等一起合作。另一方面,深圳应主动与台湾、香港地区以及日本、美国等多交流,学习他们预防自杀的先进经验。政府必须加以重视,成立预防自杀的公共卫生机构,因为合作、携手离不开这样的机构。唯有如此,才能使工作真正有效。”
相关链接
“世界预防自杀日”的由来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一个人自杀平均会使6名家人和朋友的生活深受影响;而每一名自杀身亡者身后,可能是20名以上的自杀未遂者。自杀已成为全球性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通常与心理、社会、文化或者环境有关。据统计,过去45年以来,全球自杀率上升了60%。
为了引起公众对自杀问题的关注,从2003年起,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自杀预防协会将每年9月10日确定为“世界预防自杀日”,并确定不同的主题,旨在促进世界范围内预防自杀的承诺和行动。 (刘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