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 陈方
主持人:姜华
编导:彭莹 郝丽
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天下天天谈》,欢迎收看。今天是二伏天的最后一天,明天将进入第三伏。虽然这几天不像上一周桑拿天让人感到不舒服,但是这样的季节却给很多老年朋友的健康带来了不少的影响。比如说心脑血管疾病似乎就有高发的迹象。而在重庆发生的这样一件事情呢,就非常令人关注。
(小片)重庆一六旬老人下空调车因高温猝死
主持人:这件事情真是可以给我们一些警醒,今天我们来讨论在这样的季节如何减少中老年人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今天演播室请到的是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陈方。陈院长你好。您大概可以判断出刚才那位老人他患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呢?
陈方:从片中来分析,我觉得这个老人肯定是死于一种猝死,猝死的原因最常见的是冠心病其中的一种类型,就是急性心肌梗死,但是猝死也是冠心病的一种类型,这个原因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老人本身是有冠心病的基础,也就是说,我们很难想像,原来一个完全正常的人,在这样的天气下,去导致发生这样猝死的情况。第二个就是说,肯定是一些诱因的。换句话说,他从空调车上下来,温度差突然之间的变化,他是适应不了的,在适应不了的情况下,就造成了冠状动脉斑块的破裂,导致冠状动脉的堵塞,然后发生恶性心率失常,比如说室颤等等。在没实施抢救的情况下就导致了死亡。
主持人:是不是您医院里收治类似这样的病人也增加了?
陈方:是的,我这里有一个统计,7月份我们收治心血管病人是13902人,6月份7月份加在心血管病人是28348人,脑血管疾病两个月加在一起是9135人,在这个里边,绝大多数是老年人。大于75岁的病人在我们这里大概是50%左右。换句话说,在这样的天气里边,老年人更容易出现危险。
主持人:上一周前几天这样的桑拿天闷热天气,还有最近气温也挺高,北京市有关部门也向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提出了一些注意事项。
(小片)夏季老年人心脑血管病多发
主持人:刚才小片当中说到心梗和猝死,猝死就是前面我们谈到的;那心梗大概是怎么回事?您也给我们再解读一下。
陈方:心梗应该来讲发生的原理跟刚才猝死是一样的,因为我们的冠状,什么叫冠状动脉,冠状动脉就是我们营养心脏的那根血管,这个动脉是很细的,多细大概它的直径是两毫米到三毫米,每个人几乎都是一样的。这里边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肯定多多少少是有动脉硬化的发生。心梗应该来讲,三分之一的心梗病人是有症状的,也就是原来可能有心绞痛,或者是有这样那样的不舒服,从病例角度来讲,冠状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狭窄到50%以上才可能有这样的症状,但是现在我们通过研究发现,病人大概心梗三分之二是因为狭窄没有到50%,斑块突然破裂然后引起来突然的冠状动脉完全的堵死。我们可以想像这管血管所供应的心肌就没有任何血液供应,没有血液供应以后,这个心肌突然之间就发生了心肌细胞的死亡。在梗塞部位不一样,坏死的面积可能也不一样,病人的后果也不一样。所以这种情况非常危险。
主持人:刚才小片当中也提到了,心梗还有猝死多发在夜间睡觉或者是清晨刚刚醒的时候。大概五六天以前我有一个远房的亲戚,84岁。早晨起来好好的,还说窗帘怎么拉不动了,拉了一下,天气还早,五点多钟又躺下了,后来再也没有醒来。我突然想到这样一个事例,为什么多发在这样的时候?
陈方:我们知道人体最主要变化是发生在夜间睡眠、突然之间醒来,这个是人体很重要的变化。第一个变化就是我们睡了一夜以后,这个时候睡觉的时候很少人醒来再去喝水,所以一般来讲,清晨处于一种缺水的状态。用我们专业的话来讲,叫有效血容量是不足的。所以我们建议早晨起来第一件事情应该喝清水,应该把血容量补足,所以这个很重要。第二个,在睡眠的时候,我们植物神经,迷走神经是兴奋的,交感神经是抑制的,换句话说我们的心率是慢的,血压是低的,这个时候人是属于一种休息的状态。而醒来以后,心率是应该加快的,血液是应该上升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建议老年人在醒来的时候,应该来讲,先去床上躺一躺,然后再床边坐一坐,然后慢慢站起来。刚才像您说的状况,醒来第一个事件马上拉窗帘再马上躺下,对他来讲是突然之间的变化。像我们很多人,蹲的时间长了以后突然起来还会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的症状,这个血压变化很大。这个时候非常容易发生心肌梗死,发生脑子突然之间的缺血。所以这就是主要的一个原因。
主持人:我看到有文章介绍说,大约三分之二心肌梗死说是没有先兆,只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有先兆,但是可能患者本人还有家属他们都没有意识到这样的危险信号。平时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如何来判断和分辨这些危险的信号呢?
陈方:因为刚才说了,这个征兆是很少有的,三分之一的人有。三分之二的人我们认为,心肌梗死是因为斑块突然破裂以后引起的,原来狭窄并不是很重。对于这三分之一人来讲,我觉得治疗原发病非常重要。可能他有典型的心绞痛或者不典型的心绞痛。胸口这块跟活动有关系,跟劳累有关系不舒服,这种不舒服是压迫的感觉,也可能觉得憋气,有可能觉得胸闷,有可能觉得有疼痛,特别是在走路的时候,或者在上楼梯的时候,在劳累的时候出现了。特别在活动的时候出现,休息的时候又能够缓解的情况,这个时候一定要到医院里边看,一定要就医的。当然还有一些刚才说的,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三分之二的人到底怎么办?我们知道动脉硬化是人从青年中年到老年应该来讲,应该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一般到中年以后,几乎所有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很少有人到老了以后,一点儿动脉硬化都没有,最后因为其他的问题,当然可能因为其他的问题死亡,但是五十岁六十岁以上的病人,这样的人,所谓正常人也都发生了动脉硬化。对于这样的病人,我们应该积极进行预防。如果要是说,在没有事先征兆的情况下,也应该每天每年进行查体
主持人:除了之前提到的之外,其实高血压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罪魁祸首之一,也是中老年人的一大健康杀手。我们节目的新浪微博当中有不少网友留言想了解高血压在数伏天气当中的一些保健知识,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背景。
(小片)高血压患者度夏有误区
主持人:说到高血压患者怎么样度过夏天这样的问题,新浪微博上的网友比较关心。他们想问,血压升高引发疾病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陈方:高血压头晕是感觉到非常乏力的,好像睡不醒,天天没有精神的头晕。但夏季酷暑的季节里,就像片子所说的一样,有很多高血压患者血压之间突然不高了,为什么这样?因为在夏季过程当中,大家都知道,第一我们要出汗,在出汗过程当中有很多水分和盐分排出来。第二个在高温季节里边,我们皮肤所受到不管是阳光直射还是高温影响,皮下的血管是扩张的,一般来讲,在高温的季节,应该来讲超过33度左右,应该皮肤的血管就比原来要扩张了。在扩张的情况下,周围血管的,特别是小血管的扩张,就造成有一部分血压下降。但是血压下降有好处和坏处。好处就是说,很多高血压的病人通过出汗或者皮肤血管扩张情况,确实降压药不用吃那么多。但是是不是应该完全停药,我认为不应该是这样。
另外就是说血压下降,下降过低以后,如果自己本身有脑血管病狭窄的基础,就容易发生脑突肿,我们刚才说高血压是我们国家现在第一大疾病,据了解,我们国家有1.3亿人都有高血压患者。从高血压的预防到高血压治疗,我们整个有一套的机制,有一套的办法。但是最主要是高血压病人还得应该坚持用药。我们现在主张高血压病人应该是终生用药。也就是说活多长时间有高血压的病人要吃多长时间的药。如果什么时候不吃了,他得慢慢血压还会升上来。即使是夏天出汗或者因为皮肤血管扩张所引起来血压降低也是暂时。到了空调房间里边,或者等着立秋凉爽血压也会升所以。所以我觉得片子里说得很对,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坚持用药,或者用不用药应该咨询医生。
主持人:说到夏季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我们的记者专门就这个走访了一番,我们发现观众朋友对这个问题真是有很多迷惑的地方,我们来看一下。
(小片)街访:关于夏季心血管病,您有什么想了解的?
主持人:刚才有几位老年朋友说想了解冠心病,还有觉得心慌、气短,比较担心会得相关心脏的疾病。
陈方:从刚才的片子里边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病人注重是心脏问题,包括有胸闷、心慌这样一些症状,有这些症状并不代表真正是有心脏病。但是这样的话,病人会关注,会关注到我是不是得冠心病,我是不是有什么样心脏的一些问题,会不会有什么样的风险。但是对于脑血管疾病的关注度就没有心脏病这么高,所以也就是说,我们国家为什么脑血管病的死亡率是第一呢?也就是说我们对于脑血管病关注的程度,大众关注的程度和我们社会关注的程度没有心脏病关注的程度高。其实我们对于脑血管病的预防措施,还有很多的治疗措施,跟心血管病治疗措施是相似的。比如说他都要吃,可能要吃降血脂的药物,比如说都要吃抗凝的药物,比如说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增加运动,控制饮食或者合理膳食的方式都能够使这样的疾病控制它的进展,甚至逆转。
整体来讲,我们说,全身的血管都是连在一起的,我们也说,我们人体的,假如说不得肿瘤的情况下,不出现意外的情况下,人的寿命是跟你的血管功能相关的。换句话说,如果你全身的血管都通畅,这样人的寿命比较长。如果一旦发生某一个血管出现问题,那么你就发现一系列问题。比如说肾脏血管有狭窄就发生肾脏问题。如果心脏血管出现狭窄,就会造成冠心病,最后发生心肌梗死可能性。脑血管出现问题以后,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所以来讲,全身的血管,现在为什么说我们这么重视全身血管性的疾病,这跟我们现在整个血管的预防是密切相关的。
我们现在对于疾病诊断也是这样,所以整个疾病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所以为什么我强调不让病人自己调节药物,不让病人自己诊断,不让病人自己治疗。我想有句话您听过,就叫“久病成医”。但是“久病成医”我个人不太赞成这么一个说法。为什么不赞成?
主持人:您觉得不科学是吗?
陈方:因为古今中外没有一个医生是老病号变的。所以即使他对自己的疾病有多了解,他不可能从解剖、生理、生化、病理、药理学等等这些方面判断出来,而且作为医生我们每天都要学习,每天都要看多文献,看它的进展,而且每四年教科书更新,大概70%内容都需要重新写,或者内容要不断更新,很多原来认为对的理论,现在认为是不对的。所以来讲,我们现在来讲就觉得医学的事情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老百姓如果有不舒服应该到医院看。
主持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说,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老年人健康头号杀手,在夏季这样比较闷热的季节,很多人也是通过饮食来达到保健的目的,现在我们也来看一看,外国人他们是通过怎么吃来保健的。
(小片)美国老人:最长食用玉米 苹果
日本老人:每天必吃四样菜
希腊老人:多吃橄榄油少吃肉
主持人:陈院长您觉得刚才说的这些方法是不是都是行之有效的?
陈方:首先来讲,我个人觉得从吃的种类上来讲,我们应该讲吃的是多样的饮食。我们并不强调说,每天应该就吃蔬菜跟水果,一点肉都不吃,一点鱼也不吃,这个我不太主张。但是我觉得得从量上要控制,比如说洪昭光教授说的,七八分饱就可以了,你认为你七八分饱就可以的,而且早餐一定要吃,晚餐一定要少吃。早餐一定要吃饱,晚餐一定要七分饱就可以了。所以我觉得怎么样合理的膳食,其实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也想起来,前不久有很多人就说吃某些东西,比如说吃茄子,吃绿豆,一样东西治疗很多很多,这个是我们不太主张的。因为这一样东西本身到人体里边,它的代谢过程不能够满足人体营养的需求。单纯吃这个以后,病人可能在降血脂方面,可能有某些作用,但是也可能带来病人的营养不良,对整个病人来讲是不健康的。
主持人:但是我听说吃芹菜,尤其芹菜根煮水能够将血压?
陈方:我们认为芹菜首先来讲是蔬菜一种,而且它有很多粗纤维,粗纤维吃下去以后,可以使很多肠道里边利于排便,对身体有好处。但是里边哪一种物质降了血压,我们要经过证实。所以我们今天,我做这期节目之前也说,我说的这些话都是有根据的,没有根据我们即使做医生的,我们不敢自己想说应该怎么样或者不应该怎么样。换句话说,我们是基于大量人类目前为止,对于现代疾病所研究的成果来说,我们应该怎么样去预防,我们怎么样去治疗心脑血管病。
主持人:其实除了健康饮食,通过运动的方式来增强体质,也是很多中老年朋友的选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
(小片)街访:夏季是否会进行锻炼来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都有哪些锻炼方式?
主持人:您觉得他们说的这些方式是不是非常值得推荐的?
陈方:我觉得是非常值得推荐的。因为现在的话,按道理来讲,我认为我们应该每天都运动。如果没有时间,至少一个礼拜应该运动五次,每次不能少于半个小时,最好是一个小时。40分钟到一个小时。至于做哪一种运动,刚才小片说的,比如说走路,我觉得是最好的运动方式之一。比如说游泳,绝大多数游泳都是无氧运动。比如说他刚才说的扭扭秧歌,跳跳舞,还有溜溜弯,打打拳这些都是应该。特别是中老年朋友,应该非常注重自己的运动。
但是我个人建议在夏季时候的运动一定要找准时间。换句话说,一般来讲早晨十点钟以后尽量不做户外运动了。因为可能你运动的时候还要出大量的汗,在你没有水足够去准备的情况下,可能会造成汗过多失,造成有效血容量不足。在下午四点钟以后,这个时候又可以进行运动。也就是早上或者晚上的时间可以选择运动。太阳直接暴晒,我们觉得没有的多大的好处。所以建议中老年朋友,早上起来溜溜弯,晚上再溜溜弯,这是比较好的。
主持人:我觉得中老年朋友最好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运动,千万不能超过自己的能力极限。非常感谢陈院长今天就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以及平时的运动、饮食给我们提出这么好的建议,也感谢您收看今天的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