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一些医保定点药店,市民能够持医保卡购买酱油、毛巾等日用品,医保卡成了“购物卡”。但刷医保卡消费药店不提供购物小票,这让有关单位无从查处。而根据相关规定,此类违规可处以3000元至10000元的罚款。 (据《广州日报》)
医保资金是百姓的救命钱,直接关系广大参保人的切实利益与生命健康安全。按规定,医保卡只能用来购买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的药品,但是广州部分医保药店把日常生活用品大大方方摆上了医药柜台。应该说,医保卡变成购物卡,与参保人对医保卡职能认识不清、只顾眼前小利益有关,但是,医保定点药店将医保卡当成“摇钱树”,以及医保监管制度的缺位和问责不力更是其中的关键。
保障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医保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应该是医保监管部门的责任。医保资金管理、使用本应有十分严格的程序。根据规定,医保卡“打酱油”这类违规可以重罚,药店的对策却好像给有关单位提供了无从查处的口实。尽管如此,在我看来,医保管理部门也不能推卸掉监管上的责任——那些非医药的小商品在货架上与药品混在一起,顾客都能轻易选购,监管部门难道看不见吗?正是因为有关部门对医保资金使用缺乏有力监督,才让药店钻了空子。现实生活中,不仅药店钻空子,甚至还有医院虚构医疗就诊记录,直接从医保资金中套现。
由于体制的原因,医保制度存在不少漏洞。医保管理部门不是医疗机构与药店的上级,彼此之间没有行政隶属关系。医保管理部门与药店之间只是委托合同关系,医保资金是买医保药品、非医保药品,还是“打酱油”,七弯八拐变成了由药店说了算。这样,对医保资金使用监管的松散状态成为了现实。
现行的医保监管主要是对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进行监督检查,这种监督检查,主要是在医院就诊结束以后,对患者的病史与用药情况进行监督。违规医院可以凭借专业知识,完全有足够的时间从中做手脚。这样的监管制度难免存在滞后性。由于监管工作松散、滞后,又缺乏制度、法律保障,导致医院瞒天过海,挪用、套取医保资金的事情不断发生。至于药店让参保群众用医保卡“打酱油”,更是缺乏有效监管。即使药店留有购物小票备查,药店也可以偷梁换柱,把“酱油”替换成医保药品。
面对医保卡变成购物卡的怪现象,医保监管部门肯定不能放任自流。除了追回违规使用的医保资金以外,还要对药店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教育执业人员从严自律,并毫不手软地取消违规药店的医保刷卡资格。更为关键的是,要完善医保监管机制,把医保监管关口前移,堵住监管漏洞,让医保事业回归良性轨道。(叶祝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