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空调销量759万台,同比大幅增长51%。受益于今冬极端天气增加,冷暖空调销售旺盛,2010年12月空调销售延续高增长势头,单月销量创同期历史新高。2010年12月内销416万台,在上年较高基数下,同比仍实现42.7%的增长;外销343万台,大幅增长62.5%。分品牌来看,2010年12月格力、美的总销量分别为235万台和220万台,同比分别增长56.7%和57.1%,均有较高增长,市占率分别为31%和29%,两寡头市占率合计60%。相比之下,空调龙头企业淡季优势更明显。因此,综合来看,我们看好空调行业发展前景。
2010年内外销均保持强劲增长
就2010年全年来看,2010年空调销量内外销合计9521万台,同比增长44.8%。其中,内销达5132万台,出口4389万台,同比增长分别为36.7%和55.7%,内外销都保持较为强劲的增速。
国内市场销量首破5000万台大关。2010年上半年空调销售增长迅猛。2010年3月份后销售量同比增长均保持在20%以上。2010年8月旺季创出80%同比高增长。2010年下半年10月份后,淡季下空调销售仍高温不退,同比增长保持50%以上增速。空调销售继续呈现旺盛态势。地产在经过近一年的政策调整后,利空因素已接近出尽,地产销售已开始呈现回稳态势。同时,今年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一部分对冲了2010年上半年地产调控对2011年空调销售的滞后影响。2011年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投入超市场预期,弥补商品房销售受政策打压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无论房价走势如何,成交量都会逐步放大。考虑到2010年下半年空调销售旺盛,也说明了空调销售受地产政策调控的负面影响有限。
未来推动空调内销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将不断推动空调消费,城镇化水平继续提升,三四级市场蕴含的家电消费潜力。
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将不断推动空调消费。我国人均收入已突破3000美元大关,相比国外家电消费,我国空调保有量特别是农村家电保有量还是非常低。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元年,提高中低层群体收入是“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未来随着中低收入居民人均收入的持续提高,将推动未来家电消费的普及升级。城镇市场消费升级明显,节能、舒适、美观的高端产品占比逐渐增加,城市第一批空调普及已进入更新期,未来更新需求也将放量增长。
城镇化水平有望继续提升,制度变迁推动城镇化走向深化,促进城镇农民工家电消费水平提升。我国目前46%的城镇化率存在一定“伪城镇化”的问题。我国城镇人口中,还包含大量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含家属约1.7亿人口)。该人群虽然身居城市,但生活保障低,表现为高储蓄,低消费。未来随着城镇化的二次深化,中低收入的非户籍人口收入会加速上涨。相关制度的逐步改善,会极大地提高他们的消费倾向。另外随着年龄结构的变化也会促进这部分人群的收入消费倾向提升,成为未来中低端消费的重要增量,家电也会充分受益。
三四级市场蕴含着很大的家电消费潜力。目前农村空调保有量只有12%,而且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我们认为,空调在农村市场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在新农村建设逐步推进以及城镇化建设带动下,农村新增楼房增加,使得原有的敞式住房结构转为封闭式结构,水电等基础实施不断完善,农村市场对家电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还有非常大的空间。
出口恢复强劲增长,2010年全年突破4000万台。金融危机的影响从今年1月开始已逐步消退。2010年全年出口保持旺盛增长,出口占比46%,相比2009年全年43%的占比大幅提升,同比增长56%。空调出口销量持续的高增长,我们认为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退税减少、人民币汇率升值以及贸易摩擦等对我国家电出口的负面影响有限。
未来出口增长依然值得期待。俄罗斯等高纬度地区出现恶劣天气增多,未来北方空调需求增加将会有效撬动空调全球总销量增长。有观点认为,未来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退税减少、人民币汇率升值以及贸易摩擦等对我国家电出口产生压制。这种推断只是理论上推断,带有一定主观臆断性,实证检验上未必能够成立,从近期家电出口数据上看并没有任何减缓的趋势。我国家电的国际竞争力会持续保持,市场份额不会下降。我国家电的竞争力并不是只有成本优势。我国家电制造具有比较完整的产品集群和产品配套,规模优势明显,拥有较高的组织管理水平,这些都是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这些优势是短期内不可复制或转移的。
因此,综合来看,短期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等负面因素对家电并没有太大影响。中长期来看,这些问题能够成为国内家电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同时,一些低附加值的小企业在洗牌中遭淘汰,进一步优化产业生态。